目前中國已成為公認的鑄造大國,擁有鑄造企業近五萬家,實現就業二百多萬人。鑄件產量已多年處在世界領先地位。我國鑄造業的迅速發展,也為航空航天、汽車、機床等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從2008年開始,鑄件生產企業面臨著市場乏力的狀態,同時眾多問題也開始顯現。鑄件質量低;材料、能源消耗高;經濟效益差;勞動條件惡劣;污染嚴重等,都已經成為制約鑄造業發展的因素。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指出,我國的鑄造產業發展要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制定適合不同區域發展的政策與戰略,只有局部發展起來,才有可能促進國內整個鑄造企業的快速發展。
因此,為了讓我國鑄造業走出當前這種低迷狀態,實施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加快完成轉型升級是有效途徑。
具體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第一、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鑄造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其為指導,深入分析當前自身企業存在的問題,并確定轉型升級方向。
第二、繼續完善行業準入制度,嚴格把控企業質量。
第三、加大企業科技投入,培養創新能力,以此為企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第四、要加強鑄造生產過程中的環保投入,注重節能減排,降低能耗,促進綠色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鑄造業的產業現狀不容樂觀,但在鑄造領域的理論研究卻產生了很多領先于世界的成果。這種巨大的反差在讓我們感到尷尬的同時,更該思考如何扭轉這種狀態。
既然已擁有先進的理論研究成果,那將其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將是一種提高我國鑄造業水平的良策。但據調查顯示,當前被應用到生產實踐中的成果非常少或運用面狹窄。因此,為提升我國鑄造業整體水平,必須要加大鑄造業理論研究成果與實踐相結合。
近幾年,為推動我國鑄造行業發展,政府推出了多項舉措,如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對優質企業減免稅收、對本轄區內的金融機構進行宏觀調控,鼓勵、支持本地鑄造企業的融資與貸款等。
通過將先進的理論成果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并緊緊依托“中國制造2025”和《鑄造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指導,鑄造業將在逐步擺脫當前的不利局面,在市場競爭中完成轉型升級,獲得穩定長久的發展。